2011/09/21

13.媒體淪喪

媒體原本不該有意識形態,才能公正客觀的報導,但如今的台灣媒體,大多已有預設的立場,以致偏頗、有目的,意圖鮮明卻毫不遮掩,它們樂於製造對立,以期樹立旗幟鮮明的黨性。

其實,一切都是為錢為利,要掌控為數眾多的消費者,就得給他們服用會上癮的食物,藍的餵藍色食物,綠的餵綠色食物,不論是非,只看色彩,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走在異化的道路上,成為同志。可憐的是,販賣者心裡明白,而消費者卻不清楚自己吃了毒素含量大的食物,吃久了劑量越來越高,藍的愈藍、綠的愈綠,終至分外眼紅、相互敵視。

曾經有一政論節目主持人問:「台灣社會的亂源是什麼?誰令政局不安?誰在製造對立?」結果第一個call in者如是說:「就是你們節目啦」。電視、報紙、週刊、電台,這些最不具武力的文化霸權,最為蠻橫;最不沾血腥的文化暴力,最是兇狠。某些媒體為遂行自己的意識形態,造假、說謊、栽贓……甚麼都做得出來!

過去有一電視台製作二二八專輯,把當年「上海槍殺經濟罪犯」的影片移花接木成為「國軍在基隆上岸後的暴行」,我們撫平傷口都唯恐不及,媒體竟在傷口上撒鹽,令人嘆息。還有某媒體一面控訴政府短視急著和中國和解,一面登陸和對岸媒體合作賺錢,其螢幕上的虛張聲勢和私下的柔軟身段完全是相反的。此所以他們賣的是意識形態,那只是商品。此所以我看電視最愛綜藝節目、美食節目、搞笑節目和周星馳電影。相對之下,它們顯得健康無毒。

媒體把人民分化了、撕裂了,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差異。猶記1994年民進黨舉辦文化會議,台下有民眾鼓譟,怒指民進黨的文化會議怎麼可以用北京話,台上的李筱峰非常機智,他向台下說明語言是溝通工具外並指出兩者之間並非絕然相對,他順口說出「泰山跳愛河」,請台下堅持福佬話者翻譯成北京話,令人叫絕!其實,你覺得不同就會愈來愈不同,你覺得相似就會愈來愈相似。

有一年我們系上老師到廈門辦展,導遊說了半天的廈門語,直到有一句非閩南語系的用詞冒出,才驚覺我們不在台灣。走在市場裡某老師冒出「他們也有蚵仔煎耶!」導遊跟上來說,應該是你們也有蚵仔煎吧(但台灣的好吃多了)!如果我們堅持滷肉飯才是正道,因此堅拒牛肉麵還說得過去,只認滷肉飯不認肉臊飯不是太極端了嗎?在我看來,藍綠就是滷肉與肉臊,怎麼會搞得水火不容?坊間賣的肉臊和滷肉經常是同一鍋的,只是長相不同,本質是類似的。肉臊飯上加一塊滷肉才過癮啊!

曾經我的一位好友堅持不用漢字,他的名片是用羅馬拼音來顯示,也就是只用NiTsaiChin而不肯用倪再沁。當年在靜宜中文系任教時,我也對台語文字化產生興趣過,有一回我問陳芳明,是用「蝦米」,還是用「啥米」比較好,他告訴我「甚麼」的古音就是福佬語(台語)而非現在的北京語用法,所以「甚麼」這兩個字是正確的,和台語發音最相合,此所以唐詩用台語來吟唱才更有味。因此,我們的傳承不必因為和他者不同而因此否定了自己,寧用羅馬拼音而不是漢字,這當然要被尊重,但文化是自然生成的,不能勉強。

為了製造差異性,強調我們的血脈已不同於漢族的論調也頗為強勢,是因為和平埔族通婚所致,這種論證有其道理但不該擴充並作勝義解。從前連閩客通婚都沒那麼容易,怎麼弄得好像大家都混了原住民和阿兜仔的血,我的人類學者朋友說,腳小指指甲有裂及尾椎泛青是漢族在人類學上的二個特徵,就算我們不具這些特徵,也可以是朋友鄰居,可以是同一國度的百姓。更何況我們絕大多數都有此相同特徵。

我還記得二十幾年前最熱門的科系中一直都有新聞系,政大新聞、輔大大傳等相關科系都非常熱門。新聞記者那種不畏權勢、揭發陰暗、追根究柢和永不退卻的形象深植人心。曾幾何時媒體記者成為不受歡迎的角色,因為媒體該承擔的責任(公正客觀)與道德勇氣(挑戰權威)都因上層逐利而被迫淪喪了。

歷史上有多少偉大的革命或感人的正義是由一群既有勇氣又是知識分子的記者所創造的,他們深入陰暗的角落揭發弊端、伸張人權、捍衛道德價值,如今怎麼會淪為追逐八卦、依附權貴,任由市場價值(含意識形態價值)扭曲的角色?我不知道,在這樣媒體環境下,新聞系的學生還有甚麼未來理想?還有甚麼社會使命?他們怎麼抵擋日益腥羶、暴力且偏激的媒體走向,他們怎麼忍心成為特定意識形態的傳聲筒!

把原本素樸的社會搞成「俗辣」的國度,把原本相似的國人搞成相異的仇人,皆媒體傳播所致,而媒體霸權之暴力美學無人能擋。毒梟是不吸毒的,他們只販賣給吸毒者,危害的是少數人,但抓到都要被處以重刑。而媒體販賣意識形態毒素所危害的是一國之人,卻無需負責。如果台灣政府無能、政黨無國,則媒體無格,此三害也,尤以後者危害最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