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5

3. 胸襟與氣慨

最近我讀了〈百年小平〉,有很多感想,國家領導人的胸襟和氣慨大小,決定了國家格局的大小,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不會有今天。

一九七七年七月小平在三起三落(被四人幫搞下台)又復出,。他上台後隨即提出停止「批四人幫」的風潮,「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不能提「以階級鬥爭為綱」了。對國家前途的大愛,使鄧小平能放下個人的怨,這就是領導人的胸襟;反觀台灣,蔣經國之後,台灣陷入瘋狂的藍、綠之爭,政客為一己或一黨之私心,反把經濟建設全丟在一邊,甚至連司法的公正也陪葬了

1978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吹起改革開放號角的歷史性時刻,會議中不免會提到台灣。鄧小平怎麼說?「做為中國統一中最重要的台灣問題,……我們採取和平統一祖國的政策(亦即非武力),道理很簡單,有利於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希望至少二十年不打仗,我們面臨發展和擺脫落後的任務……一打仗,這個計畫就吹了,只好拖延……就是說我們希望至少五十年至七十年的和平時間……可以避免因為戰爭而影響現代化建設」。

除了不想打仗,鄧小平進一步推動縮減軍費,19803月的軍委會議上,鄧說:「我們國家現在支付的軍費相當大,這不利於國家建設」,「如果能節省出一點用到經濟建設上就好了。在國際形勢允許的條件下,我們盡可能地減少軍費開支來加強國家建設」。而後,鄧又根據國際形勢和戰爭與和平的新認識,作出了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的論斷,因此在198411月的軍委會議又提出「既然看準了這一點,就犯不著花更多的錢用於國防開支,要騰出更多的錢來搞建設」因此,鄧發出了一個令世界震驚的訊息:人民解放軍要裁減員額一百萬。接著,鄧還要軍方把機場、港口騰出來搞民用,要國防工業加入民用生產。總之,要軍方從大局出發「先把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好辦,現在就是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就這麼一個大局,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

面對美、蘇兩大強權,鄧竟有「我先放下武器」的氣慨。果然,不但十幾年沒有大戰,三十多年來都沒有,鄧從改善與美、蘇關係著手,他的限武不是要挨打而是要使國家更強大(建設)。今天的中國,以生產力和消費力成為超級大國,我們不得不佩服鄧小平的遠見。
我不是要推崇鄧小平來長他人志氣,但從鄧小平開始的中國,真的改變得讓人刮目相看,雖然中國仍然有很多問題(政治不民主,發展不均衡,社會不公平、經濟不自由)但已然是急速向前發展的大國,奠基者正是鄧小平。

看看台灣,每年幾千億的國防,幾十年來數以兆計的軍購龐大費用,值得嗎?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你們執政時都比當年八十歲的老鄧更年輕、更有學問也更有國際視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你們不知道嗎?中共根本不想打,原因不在台灣,而是戰爭就會停止建設,也就難以擺脫落後,他們在向「前」(錢)看,不想真打仗,只有台灣的政客為自己的利益,不斷恐嚇我們,讓我們迷失在藍綠的對抗上,讓台灣越來越失去競爭力

假如我是總統

如果我是總統,會把鄧小平的話重複一遍,「騰出更多的搞建設,先把台灣經濟搞上去,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我會找胡錦濤協商,一起「服從這個大局」,至於兩岸未來,陳水扁說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我不比陳水扁聰明,大概也做不到,所以,兩岸是要「統」,還是要「獨」,問題留待百年後再說吧!

我相信,「統」、「獨」不是我們這一代有能力解決的,也相信下一代可以容忍把這個問題留給他們,而不希望我們把戰爭、國債和貧窮留給他們!



假如你()是總統?兩岸的統、獨問題,你()想怎麼作?給點高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